樓道加裝了“愛心座椅”。
小區的籃球場。
“兒童樂園”。 陳晨 攝
通訊員 陳桂香 記者 陳晨
“路不平、燈不明、車難停、家不寧”,這是曾經在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1萬多名居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順口溜。如今,再次走進文昌花園社區,綠樹成蔭、鳥語花香,兒童樂園、休閑廣場、健身步道、籃球場等室外活動場所一應俱全,居民的“怨言”也變成了“美譽”:“老小區變化大,真正成了百姓心中的‘花園小區’?!?/p>
2012年,加裝曬衣架;2013年,建立健康自檢小屋;2014年,打造兒童樂園;2015年,設立“舊衣零拋棄”點;2016年,成立流動圖書角;2017年,建立文昌花園小區東北角小公園;2018年,改造公廁、打造健身步道……十年來,文昌花園社區持續推進小區改造,每年領辦十件民生實事,用一系列的“微改造”,“改”出新意和民意,讓原本充滿人情味的老小區更加溫馨,托起了社區居民的“安居夢”。
一把『愛心座椅』 老人上樓不再『氣喘吁吁』
每天清晨,八旬老人徐俊達晨練回家,上樓過程中,會放下樓道的“愛心座椅”,歇歇腳,然后繼續上樓。對于樓道增設的“愛心座椅”,老人地豎起大拇指稱贊:“歲數大了,走路容易累,有了這把椅子,累了有地方歇,爬樓再也不用‘氣喘吁吁’了?!?/p>
文昌花園社區常住人口1.2萬多人,老年居民占比超40%,其中高齡、空巢、獨居老人不少。為提升助老服務質量,文昌花園社區通過“微改造”打造“尊老樓道”,安裝樓道休息椅、門前掛菜鉤,切實解決老人生活中的難題。
如今,在文昌花園小區,只要是有老年人居住的單元,每層拐角平臺都安裝了一把“愛心座椅”。座椅不大,卻“藏”了不少暖心設計:比如選用的是木質材料,有韌性、能抗壓、伸縮性比較強;座椅打開立馬能用,不用時折疊貼著墻面;在每戶家庭外的墻上,分別安裝了一個金屬掛鉤,距離地面高度約1.2米,老人不費力就能將購物袋掛上。
黨的二十大代表、文昌花園社區黨委書記鄭翔說,社區通過“微創新”、“微改造”打造“尊老樓道”項目,旨在解決老年人生活難題,實現老年群體“轉角遇到愛”“家門口搭把手”。
一座籃球場 運動達人盡享『大汗淋漓』
“晚上打球嗎,老地方,還是在我們小區籃球場?!睆娜ツ昶?,41歲的茅煒幾乎每天下班都會打電話約球友打籃球,重點是“我們小區”,言語中滿滿的自豪感。
為推動居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,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運動的快樂,去年5月,文昌花園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將網球場改建成一座高標準的籃球場。鄭翔說,通過走訪征集民意,發現小區網球愛好者寥寥無幾,但籃球達人卻有數百人,其中一半以上是中青年,他們都希望小區有個籃球場,在家門口就能免費打球。
傍晚,一場“三打三”球賽后,茅煒大汗淋漓,直呼“痛快”。他說,打球是他的最大愛好,原來要開車20分鐘到李寧體育公園打球,“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打,節約了時間和通勤的成本,真的要為社區的改造點贊!”
十年來,在文昌花園社區轄區的文昌花園、鴻泰家園等小區,像籃球場這樣的健身設施,如雨后春筍般“冒”了出來。如鴻泰家園小區新安裝的太陽能智能健身器材,可采集健身者的運動數據,居民只需掃描健身器材上的二維碼,就能看到自己的運動次數、運動時間、消耗熱量等數據,吸引了許多曾在健身房健身的年輕人。他們表示,家門口免費健身,也能享受健身房的感覺。
一個『兒童樂園』 孩子多了『撒歡地』
“媽媽,快來,我要玩蕩秋千、滑滑梯……”每天傍晚,7歲的王熙然都會拉著媽媽一路小跑,來到小區中心廣場附近的“兒童樂園”玩耍,一玩就是一個多小時。
文昌花園小區是揚州最早的拆遷安置小區,考慮到近些年小區二孩數量增多,對娛樂設施的需求日益提升,去年,文昌花園社區專門騰出地方打造了一個“兒童樂園”,讓孩子們多了一處“撒歡地”,感受更多“成長的快樂”。
秋千、滑滑梯、搖搖樂、毛毛蟲、蹺蹺板、獨木橋、籃球架……這個“兒童樂園”占地80多平方米,地面全部采用塑膠鋪設,兒童喜愛玩耍的器具應有盡有。
“孩子爸媽平時忙于工作,都是我一個人在家帶孩子?!闭趲鈱O玩的楊玉君笑著說:“現在好了,家門口有了‘兒童樂園’,不用專門跑去商業體里玩,還省下了一筆開銷?!?/p>
鄭翔說,“一小”一直是社區民生保障的重點,除了打造“兒童樂園”,今年社區還聯合社會教育組織建成一所科學育兒中心,針對0-3歲學齡前兒童開設日托班,解決居民“無人帶娃”的難題,補齊“0-3歲嬰幼兒養育支持”的民生短板,實現“幼有所育”、“幼有善育”。